这些考研好习惯,你能做到几点?
考研,三心二意、朝令夕改是复习之大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考研复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天,硕硕给大家分享几个考研复习好习惯,一起来看看吧~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科学、完整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里一定要明确一点: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
计划要做细,最好细致到一周内(甚至一天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这样详细的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更有目标感,也更容易落实。
考研复习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
二、及时完成计划的学习任务
制定了复习计划,就一定要努力督促自己严格执行。建议把每个任务分割成小任务,根据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合理安排好每个时间段复习什么具体内容。利于自己每个时间段内集中做一件事,避免精神不集中。
三、勤做笔记,会做笔记
养成动手做笔记的好习惯,对于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关键的信息和知识点,进行着重标记,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区分,但也不要花花绿绿的,建议不要超过三种颜色,颜色过多也不利于再次复习。一定要牢记:处处都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
四、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尝试回忆”,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温习巩固时,先不看课本、笔记,而是进行回忆;回忆之后才与课本、笔记对照,查漏补缺。
举例来说,当识记完一部分知识点之后,合上书,将刚才所识记的内容在头脑里过一遍。遇到回忆不起来的,再重新识记这部分内容。也可以是外出空闲时间、排除等待时间或者上卫生间时——头脑里想几个关于刚才识记内容的问题,然后回忆式作答。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回到自习室后马上翻看书或将之记下来。
五、过度学习150%
研究表明: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序后,如果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使学习程度达到150%,记忆效果最佳。即过度学习150%时效果最佳,但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时间越长,越学习不进去,记忆效果自然就不好。
六、利用好醒来后和临睡前的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记忆中会出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材料对回忆后学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学材料对回忆先学材料的干扰。
相比较而言,一天当中,刚刚醒来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将不会受到先学材料的干扰,临睡之前我们的记忆将不会受到后学材料的干扰。所以,醒来后和睡觉前的时间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
七、不同科目交叉复习
内容的相似性越大,相互间的干扰也就越大。而且因为复习一个科目的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在复习时应该不同科目交叉复习,如果能做到文理交叉复习,则效果会更好。
八、复习要四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手也要到。
现代科学研究也曾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如果再加上动觉的参与,即手到,相信记忆效果会更好。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多通道协同记忆。
九、形成知识网络
考研需要复习的知识点非常多,将所有知识形成网络就非常重要。
复习中,必须跳出单个微观知识点的局限,将自己放在一个较为宏观的位置来俯视这些知识点,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让知识点零散地堆积在我们的头脑里,一定要将它们组织起来,形成网络。这在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中尤为重要,形成了知识体系和框架,即使碰到不太熟的问题,按照知识脉络和框架,即使答得不准确也不至于太离谱!
十、定期反思
在复习过程中,反思一下近段时间的复习状况,有利于及时总结复习中的成败,找出复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发现复习中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可以使自己在复习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