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总结] 跨考中的那些事儿,这样做更容易上岸!

[复制链接]
查看169 | 回复0 | 2020-10-26 11: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2022届的很多同学都已经决定考研了,而考研大军中总是会有些跨考生,这些考生选择跨考,或许是为了追求热门专业,或许是对跨考专业感兴趣,亦或是……但要清楚一点,就是跨考难度会加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么,跨考生到底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别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跨考准备事项,帮大家提高上岸几率。

  一、跨考有哪些原则

  1.邻近原则

  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学转药学,数学转理论经济学,电器转电子等。总而言之,最好能够在跨考前找到专业间的“交集”。

  经管之间的专业跨度不大,考研的专业课考试科目都学过。理工科跨考经管的比较多,这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尤其是数学专业的跨考经济,成功率相当高。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是工科学生跨考比较多的专业。

  选择相关相近专业,专业知识和思维方法有相通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自信心。

  2.兴趣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但是我们首先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真正的兴趣需要一个深入了解的过程,当我们自愿地、无意识地把专业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时候,这种对专业的兴趣就算建立起来了。抱着这种态度去继续深造,考试的成功率一定会提高。

  3.难易程度原则

  首先,自身实力不是特别雄厚,切忌跨度太大;

  其次,因为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起点很高,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导师不会再讲基础理论知识;

  最后,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自身能力,比如金融学,这个专业很有诱惑性,但这个专业对数学要求很高,要选这个专业就得有很好的数学基础。

  4.发展前景原则

  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是跨考考生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都要对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所要选择的专业的发展前景。例如:国家的相关政策、历年的就业信息、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程度、想专业人士进行咨询。

  5.目的原则

  考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影响很大;一是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那么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当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二是只要能考上就行,这样就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更多关于跨考的原则与经验在这里:

  二、跨考的限制条件

  1.专业是否限制

  有的专业不接受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不是因为专业歧视,而是由于该专业专业性很强,跨专业考生难以胜任以后的学习实验等。比如中国医科大学就不允许非临床专业报考临床专业,即使本校也不可以。

  2.是否需要基础

  有一部分专业是可以接收跨专业考生的,但是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否则难以考上研,即使侥幸考上,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也会是一场噩梦,这样跨专业考研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3.是否需要加试

  跨专业考研加试只是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本科考研是不需要加试的,只要有本科证就可以正常参加初试、复试。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只要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均不用加试。但是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专业考生必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程。

  4.地域是否有限制

  是否跨专业考研就只能考本地的学校,而不能考外地的学校呢?答案是否定的,考生可以跨地区考研,并且也可以换一所学校,不一定要与本科是一所学校,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生就是俗称的三跨专业考生,只不过是相对于一般性的难度稍微大一些,政策上是允许的。

  5.分数线是否不同

  有考生会疑问,是不是因为我是跨专业的考生,分数线就会和别人不一样呢。分数线都是一样的,不会说由于你原来没有学过,就对你放低要求,也不会歧视你的没有基础就对你提高分数,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遵从的分数线都是一样的。

  三、跨考的优势

  1.心态取胜

  H师姐:我没有跨地区,但是专业完全是不相干,学校反正也不是名校,最后被录取到这里,我就超级满足啦!我是心一向比较大,当初决定考这儿的时候一万个人拦着我,就像你那阵儿说的,都觉得我疯了……

  反正我这个人就是决定就得做,至于能不能成,真的得试了才知道。期间也有特别崩溃的时候,或者怀疑自己,也会问自己说为什么要选这条路,那么苦那么累,而且没人理解,真的是特别孤独。不过好在我有很多排解方式,比如说跑步,吃火锅,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

  2.讲求方法

  决定考研做的第一件事是忘记自己那些劣势,努力想自己有什么优势。比如我的字儿写的还不错,另外我比较认真的,认定的事还比较执着。第二件事就是把所有需要的资料、参考书都收集全了,和师哥师姐了解了考试的一些情况,做了一个详细规划,之后就一步一步地去看书,做英语,做政治,因为是自己想做的事,所以还真没觉得有什么苦。

  但是毕竟是三跨,很多知识欠缺的挺多的,那就一点点补。我相信考研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大部分能坚持到最后的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吧。

  3.提前准备,循序渐进

  数学英语可以提前准备,政治晚一点开始也ok。专业课则必须贯穿始终。最好提前一年准备,周期长就是跨考的特点之一。

  有不少小伙伴在通过初试后就觉得高枕无忧了,结果在复试的时候险象环生,跨专业底子薄的毛病暴露无遗。所以说,即使最终录取了,专业课的劣势依然存在,这一点需要跨考同学特别加以重视。看了跨考的这些优势,同学们有没有嘴角上扬,觉得自己又有动力了?对!就该这样

  四、跨考的困难

  1.参考资料不全面

  近些年,一些重点大学特别是名校取消了参考书目,初衷是不限制考生思路,提高考生的创新意识、拓宽考生的知识面,但实际上是为跨考生设置了障碍。许多本专业的考生由于熟悉导师、教材、教学模式,在备考过程中占尽优势,而跨专业的考生却如同大海捞针,没有目标、没有策略,像无头的苍蝇,备考全当碰运气。

  2.考上之后学习的困难

  不管是面对基本功扎实的同学们,还是面对有一定标准和要求的导师,还是面对也许让自己一时找不到坐标点的新求学生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对新专业的“新感情”,如何规划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这都是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心力去克服的问题。

  3.导师信息获取困难

  导师的科研方向、近期研究成果无形中影响着出题的思路、评阅的标准。考生如果不研究导师重要科研著作、研究方向,那么极有可能事倍功半。在复习时即使自身有着勤学苦练的决心、扎实的基本功,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对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导师没有足够的了解,仍难以提高考研的成功率。

  五、跨考需要做的准备

  1.做好准备

  无论是否跨考,公共课加专业课,四门课一门都不能少,而且每门课都要事先了解清楚。跨考生要尤其注意专业课。

  计划一定要包含所有课程、包含所有复习考试阶段,必须是一个实用、具体、精细的复习计划,当然也要有科学性。

  看看经验帖、挑选参考书、收集信息、联系学长学姐,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计划一点点丰满起来。

  获取信息尤为重要,而且需要贯彻真个备考过程,说实话,跨学校、跨专业都会增加收集信息的难度。有时候付出一些必要的成本还是值得的。

  2.心态良好

  跨考生的心理压力会更大,因为心里没底,所以更加慌乱。跨考之前就要明白,跨考意味着转专业和上名校,这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压力越大动力越大,才是跨考生应有的态度。

  心态真的非常重要,不仅要认真对待复习考试的每一天,甚至要做好重头再来的打算。但只要你觉得跨考值得你付出某种代价,那么就应该义无反顾的努力。

  3.按部就班

  拿考试科目来说,数学和英语需要提前准备,政治晚一点开始是可以的。专业课必须贯穿始终,尤为重视,因为对于跨考生来说,专业课缺乏基础,需要从头学起。

  因为零基础,所以跨考专业课必须做到无死角。切忌麻痹大意,看着考点很多,觉得这个不会考、那个去年考过了今年就不会考了之类的猜测,这样是很危险的。

  专业课尤其要做好笔记,当然,其他科目也是如此。系统地勾画、处理和提炼专业课理论体系对于跨考考生非常有帮助。从知识碎片化到逻辑性框架转变的过程,也是从专业零基础到初窥门径的过程。

  还有很多考生在通过初试后就觉得高枕无忧了,结果在复试问题百出,跨专业底子薄的毛病暴露无遗。所以对于专业课的劣势,跨考同学必须重视起来。

  对于跨考生,一次上岸自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一战失败,也不用丧失信心,毕竟你是在和一群有四年学习基础的人在竞争。认真备考就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